快速修補料是專門針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麻面、空鼓、起皮、脫殼、裂縫、露筋等病害進行及時修補的用料,直接涂抹在病害部位即可,需要有很強的抗壓和粘接強度,可實現超薄修補,在高速和高壓的行車狀態下不會出現破碎和脫落現象;凡是水泥混凝土表面病害均適用于本材料。下面小編帶您了解它的施工流程是什么:
時機:待修補面充分潤透,表面濕潤但無明水,如果坑洼部位有積水,用海綿或干布將積水吸干后再施工,如果有積水會破壞材料的換水量從而影響強度;如果有出現表面過干現象,用淋灑的方式再重新濕潤;作業面保持合適的干濕度有助于粘接和便于施工。
修補:
(1)針對坑槽、麻面、起皮、空鼓的修補,將攪拌好的快速修補料倒在作業面上,用抹子攤平即可,將抹子前進端略微抬起與地面成10°角,盡量少的次數將材料攤平,因為回板次數太多會出現粘板現象,若出現難以找平時,就靜止兩到三分鐘后再抹平。施工人員好是先在小面積上預習一下,了解一下材料特性再進行大面積操作,不斷總結經驗和施工技巧。
(2)針對裂縫的修補,如果裂縫低于3mm不太適用本材料,需要將裂縫進行擴縫處理,擴出一個比較好造作的修補面,會利于材料的粘接和補強作用。
很多施工人員習慣于用水泥混凝土的經驗進行操作,根據經驗,快速修補料和水泥混凝土的施工還是有區別的,但也有相似之處。不同之處在于不能像混凝土那樣進行壓光,因為本材料初凝時間較短,初凝時會有粘連性,不利于抹平,所以盡量少的次數將材料用攤鋪的形式找平即可;相同之處在于本材料也需要像混凝土振搗環節一樣,將材料攤鋪密實和均勻,所以在施工時避免出現空洞和斷層,特別是與底面的粘接處,在攤鋪時好先薄薄的刮上一層,觀察各凹凸點都有材料充分接觸后再立馬攤鋪需要的厚度,如果大厚度的坑槽部位好避免一次性堆積,用分層填充的方式做到密實均勻,但此環節是連貫進行的,中間不能間隔,不然會出現分層現象。
修補完成后,用手觸摸快速修補料表面硬化以后,即可進行灑水養生,但不能用高壓水沖,防止將表面漿液沖走而影響強度,如果水分蒸發過快天氣,要進行覆蓋養生,不論哪種養生方式能保持濕潤狀態兩個小時以上即可。溫度在20℃以上時,兩到三個小時即可開放交通,溫度低時,可適當延長開放時間。根據經驗,覆蓋養生效果好,覆蓋物可用材料的包裝袋、樹枝等就地取材的東西即可,盡量創造條件覆蓋養生。如果條件允許,盡量延長開放交通的時間也有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。